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揪心!出生仅1天颅内大出血 青大附院多学科联动上演“生命奇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1:14:00    

出生仅24小时的新生儿小雨突然出现脸色青紫伴随尖叫哭闹,原是患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面临生死考验。为挽救这个脆弱的小生命,青大附院新生儿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放射科等多学科展开协作,通过紧急生命接力,使小雨得以在2小时的手术中成功清除颅内血肿,最终转危为安。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4月9日上午,在多名医生和父母的陪伴下,小雨顺利出院。这一全国罕见的危重症救治案例,不仅展示了青大附院多学科救治的水准,更为类似患儿的救治提供了宝贵的“范本经验”。

医生为小雨实施手术。院方供图

出生仅24小时突发脑出血

3月2日,家住日照市东港区的陈女士在十月怀胎的期待中,迎接到了这个小家庭的第四个成员小雨。3月3日,在一家人满心欢喜准备办理出院手续时,意外却悄然而至。“当时孩子突然间意识不清,整个脸都青紫青紫的,当地医生通过超声检查后发现小雨脑内大量出血。”陈女士的丈夫表示,得知青大附院新生儿科拥有强大专家团队的消息后,他们当天联系120转运,连夜将小雨转到了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新生儿科。

入院后,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姜红迅速带领新生儿科团队启动综合救治程序。经颅脑MR检查,神经外科副主任栗世方第一时间进行会诊,仔细查看患儿情况后认为颅内出血量较大、颅内压高,已影响呼吸功能,建议紧急实施手术,清除颅内血肿。

多学科挑战高难度手术

手术于3月4日中午启动,10余位医护人员组成“生命护航组”,为小雨开启“新生之旅”。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神经外科栗世方主任、朱蒙副主任医师在麻醉科病区副主任牛泽军团队的协助下,为患儿实施了右颞枕开颅血肿清除术。

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科团队时刻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术中给小雨输注了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200多毫升,相当于输注了一个健康新生儿的全部血容量。精准调整麻醉药物和呼吸机参数,术中小雨的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结束。

3月4日下午2时,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手术室的灯光熄灭,小雨被平稳推出手术室,这台历时120分钟的复杂手术宣告成功。当主刀医生摘下口罩时手术衣已被汗水浸透,这是青大附院近年来救治难度最高的新生儿病例之一,每一步都像在毫米级的血管上“绣花”。

“与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人相比,在新生儿期治疗破裂颅内血管畸形难度要高出数倍,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体力上,这次手术都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栗世方表示,出生仅24小时的新生宝宝血管纤细,其极低体重和低血容量对开放手术要求非常高。小雨已经发生血管破裂,出血量多,手术视野受限,任何一个细节把握稍有不慎,都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

35天悉心护理闯过重重难关

术后为了避免感染,新生儿科安排专人护理,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术后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住院期间,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精准调控呼吸机参数,从有创呼吸机过渡到无创呼吸机,并顺利撤机脱氧,自主呼吸。经过医护人员35天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小雨成功闯过呼吸、循环、营养、感染等重重难关,体重也增长至4千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出院。

4月9日上午,历经35天分离的一家人齐聚在新生儿科。“终于能抱抱你了!”陈女士看着怀中安然入睡的小雨忍不住感慨,一家人特意送来锦旗,以表达对青大附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崇高敬意和深深感谢。

此次成功救治,创下了青大附院开颅手术的最小年龄纪录,也充分彰显了医院在新生儿重症脑出血救治方面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