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95后小伙捐髓救母,久病床前诠释孝心无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2:03:00    

杨年嘉,1995年2月出生,鸠江区沈巷镇迎江村村民。入选2024年四季度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2021年1月,杨年嘉的母亲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情况万分危急。杨年嘉一边请教当护士的妻子,一边上网查询白血病的相关知识。他说:“把事情弄清楚就不会那么害怕,心里也就有底了,妈妈肯定比我更害怕,我必须站在她前面。”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全家人没有退缩,而是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为了给母亲治病,杨年嘉和父亲辞去了工作,辗转全国各地的医院求医,医生的回答都是:“唯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生命。”最终,经过严格的医学筛选,杨年嘉和自己的两位舅舅均与母亲配型成功,他当即决定捐献自己的骨髓,为母亲延续生命。但母亲担心捐髓会影响儿子的身体健康,况且手术又要花费一大笔钱,所以迟迟不同意进行骨髓移植。为了打消母亲的顾虑,他伏在母亲的病床前低声劝说,“是您给了我生命,没有您就没有我。没有您,这个家就不完整!”经过杨年嘉反复做母亲的思想工作,最终母亲同意进行骨髓移植。

为了尽快达到骨髓捐献者的标准,杨年嘉开始每天跑步锻炼。3个月后,他的身体完全达到了标准,母亲也经过四轮化疗,准备进行骨髓移植。杨年嘉进行了两次骨髓采集,为母亲输入总计两百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手术如愿取得了成功。1个月后,母亲的病情开始好转。

手术的成功让杨年嘉看到了曙光,但他心中并没有轻松多少,他从医生那里了解到,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大约30%到40%的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生命。现实情况确实如此,母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排异反应。杨年嘉陪着母亲复查治疗,不分昼夜地照顾母亲。母亲住院3个多月,他也同样在医院住了3个月,常常累得趴在病床边就睡着了,医生和病友们都说他是个孝子。

3个月后,母亲身体逐渐好转,杨年嘉带着她回家进行康复治疗。妻子决定在家全职照顾母亲,于是杨年嘉和父亲重新开始工作,维持家庭生计。闲暇之时,杨年嘉就来照顾母亲,他总会想办法给母亲补充营养,准备新鲜的鸡鸭鱼炖汤。知道白血病病人术后不能吃太凉的食物,他总是细心地把水果烫得温度刚刚好。下班后,他总是早早赶回家接替妻子照顾母亲,让妻子多休息一会儿。一有空,他就给母亲按按腿脚,唠唠家常,让母亲保持心情愉悦。

2023年7月,母亲开始反复高烧,白细胞数再次飙升。杨年嘉心如刀绞,他害怕母亲的病情复发。那一刻,他心中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母亲的病真的复发了,他将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为母亲筹集二次手术的费用,也做好为母亲进行再次捐髓的准备。幸运的是,最终只是一场虚惊。由于治疗周期长、药费贵,母亲为了节省费用,偷偷地减少了药量,才导致病情恶化,只要恢复正常的药量,症状就会逐渐缓解。听到这个消息,杨年嘉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仿佛再次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母亲的生命。至亲患病,让刚踏入社会的杨年嘉一瞬间“长大成人”,由父母手心里的宝贝迅速转变为家庭的支柱。他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茁壮成长,拥有了超出常人的毅力和耐力。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他总是第一个揽下。每当发工资时,他总是存起来供家里开支。

乡邻们称赞杨年嘉是个大孝子。面对这些赞誉,他总是谦逊地说:“百善孝为先,照顾母亲是再应该不过的。对我来说,一家人都好好地就是最大的幸福。”





来源区委宣传部(通讯员:奚月萍

编辑:汪玉婷

校对:张祎雯

审核:管大烈

平台运维:鸠江区委网信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今日鸠江”

如果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私信小编予以处理

点分享

点收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