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力 通讯员 叶子 沈琳
老吴、发哥、叔叔、那个最黑的保安……43岁的吴水发有好多个称呼,但说他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的门岗担当,认识他的人都会同意。
大太阳下,他身姿挺拔,眼神专注,“进入学校的人和车都要用心观察”,难怪他皮肤黝黑,比实际年龄老不少。“我们学校有来自14个国家百来名留学生,七八十个外籍教职工,我学外语是刚需。”自从到这个大学当保安,老吴一年多时间自学了6门外语问候语。他指挥车辆有序停放,用英语指引留学生登记入校,还用韩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向外籍教师问好。
“用心做好工作,就是最好的一天,晚上回家给孩子烧饭都劲头十足。”老吴嘿嘿笑起来,他利用业余时间自考了高中,目标再拿下大专,继续精进英语……他想“卷”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方力 摄
学习力爆强的“门岗通”
早晨6点40分,老吴到岗,7点和另外3名同事准时上岗。他和搭档一人指挥人群、一人疏导车辆,从早晨到天黑,应对数百名师生的进出。
“别看这个小小的门岗,要守护好是不容易的。”老吴在西湖保安集团的同事说,2年前老吴来到这个岗位,靠努力把这担子挑起来。

方力 摄
沟通是第一道关卡。“我们学校有许多外国人,有些人不懂中文,保安不知道怎么交流,有时候会比较尴尬。”正是这份“尴尬”,让老吴下定决心自学外语。
怎么学?
没有专业教材,他就靠手机翻译软件一点点硬学。没有老师指导,他抓住机会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交流。“我就利用空闲时间听一听,有时候和留学生交流得到点赞‘叔叔真棒’,就信心满满。”
如今,他已经自学了6门外语,包括英语、韩语、越南语、泰语、日语、西班牙语,能与不少外国人打招呼、问好。

方力 摄
早晨当师生陆续入校,他会用英语说“good morning(早上好)”,用韩语道“안녕하세요(你好)”;遇到需要登记的陌生面孔,他能用简单的外语解释流程。这些细节,都是他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琢磨出来的。
“对外国人我几乎是脸盲,但老吴记得特别牢,几乎认得每一位外籍教职工。”老吴同事说。
“有些老师边聊天边进校门,我有时听到他们说自己国家的语言,就会记下他们说了什么,然后去翻译器里学习一些日常用语,下次再见就能主动打招呼了。”老吴的日语和西班牙语就是最近开始学的。
不仅如此,他还要学习搞定门岗大小事务。“有些外来车辆想进学校,但没有登记,有些人可能会有点烦躁,但老吴总是面带笑容很好地沟通解决。”
有的人做工作总想着躺平,老吴却有个朴素的想法:要对得起自己领的工资。
他还带了徒弟,鼓励他们也多学点东西。
人生百味,打不死的小强
“周星驰说,要做打不死的小强,我希望我就是那个小强。”老吴是浙江绍兴人,做过服务员、厨师、电工、出租车司机、开餐饮店等各种行当。

受访者供图
“那时候年纪小,跟着师傅学做菜,一学就是一两年。”凭着肯吃苦的劲头,他很快掌握了一手好厨艺。后来他扛上背包,开始游中国。“走到哪儿没钱了,就找份服务员的活儿干,攒够了再往下一个城市走,福建、广西、西藏等都有我的足迹。”
他在北京长城、上海外滩和外国游客大方合影。“一个人在外,有辛酸也看到不同的风景和人,很值得。”

受访者供图
这段“穷游”时光,让他磨砺了坚韧乐观的性格。组建家庭结束漂泊后,老吴回到杭州,开了七八年出租车。那些日子,他每天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辛苦赚到了钱。疫情期间,他大胆和人合伙开过饭店,结果亏了钱。
“各行各业,人生百味都尝过了。”他说,做厨师要讲究火候,做保安要有责任心,无论做哪份工作,都要用心。
老吴是个高能量的人,白天在岗位认真工作,晚上回家烧饭、做家务、陪儿子。“我现在用儿子的英语书在学习,以后要专攻英语 。”
不久前,老吴参加了考试,“之后还要考大专。有专业还要有学历,未来才能在保安这个职业上更上一层楼。”
西湖安保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像老吴这样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保安很多,有一个保安还考上了研究生。优秀的保安可以晋升为班长、队长等职务,也有机会进入管理层。
到学校第一年就荣获优秀保安的老吴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