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元夜灯如昼,唯美浪漫的元宵节诗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8 08:07:05    

青 玉 案 · 元 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 夜

宋 · 朱淑真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元宵节,在古代就是现在的情人节,这首词描写元宵盛会绚丽多彩,一对情人却无心观赏,只能利用这段时间短暂相聚。"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把一对情人在元宵相会时的复杂心境揭示得淋漓尽致,感伤万端,因为他们还不知日后能否再相见。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此诗利用反衬的手法描写了元宵佳节之时,诗人虽然身处花灯如海、处处繁华的帝都之中,却无心赏月的心情。

十五夜观灯

唐 ·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诗,描述了元宵节燃灯的盛况,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人们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尽情歌舞游戏。青年男女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相互表达爱慕之意。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是隋炀帝写的一首元宵节观灯的诗文。此诗极力渲染当时元宵节的热闹气氛。中间两联已基本对仗,形象地写出了节日的灯火辉煌。首联透露出当时的元夕已被佛教徒用为宣教弘法,末联的描写让人看到的则是宫廷生活的奢华。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正月十五夜

唐 ·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景色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正月十五夜灯

唐 ·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千门,形容宫毁群建筑宏伟,众多,千门万户。内人,宫中歌午艺妓,入宜春院,称“内人”。最后一句形容歌声高唱入云,又兼喻歌乐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