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贾梦妍
4月26日清晨,米东区三道坝镇大庄子村的虾苗温棚内白雾缭绕,养殖户黄晓兰端着饵料穿梭在养殖池间。随着她扬手抛撒,水面即刻泛起层层细密涟漪。

近日,养殖户黄晓兰在米东区三道坝镇大庄子村的虾苗温棚内忙碌,这批虾苗将于7月上市。记者贾梦妍摄
“这批虾苗4月2日刚从石河子引进,再养10天就能移至露天塘,7月便可上市。”今年,黄晓兰购进170万尾南美白对虾苗,眼下正处于关键培育期。
“虾苗十分娇贵。”黄晓兰俯身用网兜捞起虾苗仔细查看。经过20天淡化驯化,这些虾苗已长至约2厘米。她介绍,虾苗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水温需始终保持在25℃,夜间要用炉子持续加温;池水必须经过淡化处理,且要保证各类微量元素充足。“稍有疏忽,细菌感染就可能导致一塘虾全部死亡。”
“每天早、中、晚三次投喂雷打不动,定时、定点、定量,一项都不能少。”黄晓兰边说边比划,“从投苗到养成,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差错,只有精心照料,才能收获丰收的喜悦。”
在虾苗培育期间,黄晓兰每天清晨8点前就完成第一轮巡查。“这个时段,虾苗刚从夜间生长状态转为白天,最容易发现异常情况。”她解释道。
起初,由于对本地气候和水质特点了解不足,黄晓兰遭遇虾苗存活率低、病害频发等问题,损失不小。但她没有灰心,四处请教学习。在米东区农技专家的指导和自身不断摸索下,她终于积累起经验,试养获得成功。
“我这两塘虾,每亩能产出超400公斤成虾。再过20天,预计订单电话就要被打爆了!”黄晓兰笑着说,这些成虾主要销往北园春、九鼎、新联等农贸市场。
这几天,黄晓兰正忙着为虾苗移至露天塘做准备。“露天塘的环境和温棚不同,我们得提前做好水质调节、池塘消毒等工作,确保虾苗能顺利适应新环境。”她信心十足地表示,“等到7月,鲜美的南美白对虾就能端上市民餐桌了!”
如今,大庄子村依托特色水产养殖,重点打造荷塘、垂钓园和农家乐等项目。未来,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鲜香肥美的南美白对虾,还能体验“钓鲜虾、品虾宴、赏荷花”的田园乐趣。
大庄子村村委会主任吴建军说,村“两委”将持续以农旅融合、立体养殖为突破口,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对接市场、引进资源,带领村民拓宽增收渠道,描绘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