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前后空翻、跳转360度、托马斯风车……在机器人舞蹈赛场上当裁判是什么体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5:2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馥梅

长10米、宽10米的比赛场地上,一个完美的后空翻,肢体灵活的“钢铁舞者”稳稳落地,引发观众席欢呼。与此同时,裁判员仔细斟酌后,给出一个个精准的分数。

机器人舞蹈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8月14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幕。这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涵盖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等多个类别,吸引了来自全球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

其中,表演赛舞蹈项目设置2个赛项,包括单机舞蹈、群体舞蹈。当人机共舞震撼上演,给机器人舞蹈比赛当裁判打分是什么体验?潮新闻对话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舞蹈项目技术代表、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啦啦操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级健美操裁判员赵海波。

机器人舞蹈比赛现场,裁判员在一旁打分。受访者供图

从业30多年,第一次给机器人打分

“不停在给我惊喜,完成了很多想象不到的动作”

从健美操到啦啦操,与舞蹈打了30多年交道,这是赵海波第一次给机器人当裁判。“原来一直都是给人打分,这是头一次给机器人打分。”赵海波坦言,两者有很大不一样,“非常惊讶,一直不停地给我惊喜,完成了很多想象不到的动作。”

他说,最初得知要给机器人当裁判的时候,觉得非常兴奋。真正接触之后,越来越觉得有意思,不管是步伐路线、舞蹈表现还是主题风格,都给自己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虽然目前的技术还存在一些局限,但通过技术人员的想象,形成了不一样的艺术碰撞。”

机器人舞蹈比赛现场,裁判员打分中(左一为赵海波)。受访者供图

单机舞蹈比赛中,通过激烈争夺,最终BIGAI-Unitree队(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宇树科技联合代表队)以95.400分的成绩夺冠。

“做了一个跳转360度,也就是纵轴公转一周,加上机器人身体律动,这其实是非常难的。”赵海波表示,表演还融合了多种元素舞蹈,既有中式古风、太极的动作,也有西式的恰恰、摇摆舞等动作,“编程人员不仅要懂机器人,还要懂各种舞蹈类别和艺术表现力。”

机器人舞蹈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头戴传统面具、手执英歌槌,表演国家级非遗舞蹈英歌舞的机器人同样给了意外之喜。“手指灵活度很高,虽然机器人的身体是冰冷的,但是通过一些低头、后走的动作,还是能够表现出民间舞蹈的风格,最后的特技前空翻也非常惊艳。”

“还有一场霹雳舞表演,机器人做了一个托马斯风车的动作,无论是腿部摆动还是身体控制都非常有难度。虽然没有完整做完,只做了大半个,但已经很让人惊讶了。”赵海波分析。

机器人舞蹈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赵海波看来,节目最终表现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方面,机器人的身高体重、关节灵活度、每个细小的编程参数都很重要,直接影响动作完成度,可能旋转一圈没站稳就摔下来了。另一方面,机器人对场地的适应能力也很重要,如果动作本身挑战难度较大、对场地熟悉度不够,操控者也很可能因为紧张出现失误。”

机器人舞蹈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近十次线上线下会议,资深裁判员多次培训”

比赛规则在反复编写、审核、修改中出炉

作为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舞蹈项目规则的制定者,赵海波表示团队前期做了很多筹备工作,比如搜集国外相关视频文件,研究国内各种舞蹈动作等。“光是裁判长的线下线上会议就进行了近十次,裁判员的培训也进行了三次,在反复编写、审核、修改中,比赛规则才出炉。”

“对裁判来说,需要懂民族舞、现代舞等各种不同舞蹈类型,因为机器人是混合着一起比赛的,所以对裁判的要求非常高。我们此次赛事都是国际级、国家级的裁判员,最低的也是一级裁判,国际级裁判有4位。”

赵海波表示,对人类来说,男女生能力存在差距,女生柔韧性更强,男生的爆发性则更强,所以一般会分开。机器人不分性别,因此只分为单机舞蹈和群体舞蹈。

2025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中,舞蹈项目裁判队伍。受访者供图

此次舞蹈项目裁判团队共有13人,其中有2位是备用裁判。正式比赛中,打分团队由7位裁判员,3位裁判长组成。7名裁判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中间5名裁判的平均分。“裁判长在监督裁判员打分的同时,需要对比赛和裁判员进行打分。我作为技术代表,则会监督整体赛场打分和最终结果。”

“简单来说,现场比赛时,机器人做了什么样的动作,我们就给出怎样的打分。如果动作失误了,肯定就会有相应扣分。”

“艺术性、完成度和整体印象,是我们进行打分的三个重要方面。”赵海波表示,艺术性方面,节目整体的编排设计是重要衡量标准,比如单机舞蹈的步伐路线、群体舞蹈的队形变化等。完成性方面,则重点考量机器人现场动作的完整度情况,与音乐是否合拍协调,比如单机舞蹈的动作难度和身体控制能力、群体舞蹈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表演整体印象也是一个重要评判标准,观众感染力如何,现场氛围如何等。赵海波表示,目前这一版规则使用下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通过现场比赛,也发现了一些可以继续提升完善的细节,“比如道具、背景板、场景等,下次比赛我们会基于目前的版本进行进一步细化。”

机器人舞蹈比赛现场,裁判员在一旁打分。受访者供图

“能够看到机器人舞蹈,我是非常兴奋的”

人机共舞,机器人如何表现艺术性?

在气势磅礴的鼓点声中,数台人形机器人随着古乐舒展金属关节,身穿秦俑服饰的“铁甲军团”迈着整齐的步伐向观众走来……获得表演赛群体舞蹈的决赛金牌的节目《秦俑魂》震撼了不少观众。

“《秦俑魂》是特别经典的舞蹈,由舞蹈家黄豆豆表演的一个独舞剧目,参赛队伍对其进行了改编,采用了人机共舞的呈现形式。”

“兵马俑的动作与机器人本身非常契合,一摇一摆都非常符合设定。而且表演时机器人数量又多,现场的氛围感很强,整体效果很震撼,观众的反响也非常好。”

《秦俑魂》舞蹈表演现场。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机器人进行舞蹈表演,不仅需要良好的动作流畅度和运动稳定性,更需要“科技与艺术结合的能力”。

“机器人表现艺术性其实挺难的,因为它本身是冰冷的器械,没有感情没有温度,想法的体现全部都取决于我们的编排者。”

机器人舞蹈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赵海波表示,以前都是人在舞台上跳舞,现在能够以裁判的视角坐在台下看机器人跳舞,甚至能够实现人机共舞,这是一种别样的体验。“这一方面是科技进步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我们的情绪价值。这或许是这场比赛的重要意义之一。”

“不同机器人的特性不同,有的注重语言能力,有的注重肢体动作。在舞蹈领域,机器人身体灵活度是重点,但是在其他场景中,机器人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赵海波说。

机器人舞蹈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