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田米 文/图
“直入花园是花味香……”7月16日下午,海都记者来到中国传统村落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西头村,穿梭在古色古香的闽南古大厝间,阵阵悠扬的南音如潺潺溪流般,让每一位游客都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沉浸在这独特的音律之中。

“我喜欢南音的节奏,还有它蕴含的情感。”12岁的张雅晴怀抱琵琶,边弹边唱,那熟练的动作与清亮的歌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张雅晴就读于净峰埔尾小学四年级,自6岁起便与南音结缘,如今手中的唱曲本,她几乎能弹唱自如。张雅晴眼中闪烁着光芒,自从学了南音,她便全身心投入,琵琶、三弦、拍板等南音乐器,她都运用得得心应手。
“我们村的南音都是公益课,喜欢的孩子都可以来学习。”张平原是南音公益课的主要老师,今年70岁的他,家就住在西头村。自2017年起,他便义务为村里的孩子们开设南音公益课,每年的暑假和寒假都会开班。“读小学的孩子来学习的比较多,初中、高中的只有小部分。”张平原老师笑着说,他教过的最少的一个班有20个孩子,最多的时候达50多个。人多了,就分基础班和提高班,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南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我们以传承为主。”西头村党支部委员张真真向海都记者介绍,南音社最初是由几位村里的退休老师共同创立的。老师们深知南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有人传承下去。他们在龙山书院创立南音社,公益教授前来学习的学员,后来又协助西头小学开办南音兴趣班。西头村开办暑托班几年来,都是以南音教学为主。
编辑:陈佳卉
审核:宋晖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