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沈阳统一校服陷“刷票”争议:很难尽善尽美,亦当除弊兴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05:01:00    

近日,辽宁沈阳启动全市中小学生校服统一款式征集工作,并对征集款式投票,最终将根据投票结果选出小学生春秋装、夏装、冬装各10个款式,中学生春秋装、夏装、冬装各10个款式。

该投票已于8月22日截止,但投票过程中疑似出现“刷票”。据《沈阳晚报》报道,截至8月19日14时已有近100万人次参与“小学生校服统一款式投票”,近70万人次参与“中学生校服统一款式投票”,其中一款“人气款式”获得超72万票,引发外界围观。

此次投票规定面向沈阳市的学生、家长以及各界人士,每人只能投票一次。但据网友介绍,投票无需实名,每个手机清除浏览器记录后,可以无限次投票。这就可能导致“全国网民帮刷票”“一人多次投票”等现象。对此,沈阳市教育局公告称,将在公证部门监督下,由第三方机构对网上投票的数据进行技术分析检测,如发现异常票数,将进行核减,同时将在开学后以学校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及家长开展线下投票,通过“线上投票+线下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校服款式并适时面向社会公布。

除去技术问题而出现的“刷票”风波,全市统一校服引起的其他争论,更值得关注。纵观网上的相关争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拒绝蓝紫色冷色调”“女生选裤装而非裙装”,这是从款式与颜色出发,进而上升到对校服的审美、文化与心理作用的探讨,也有网友认为就不应该全市统一校服,甚至不应该有校服,比如“全市统一还能叫校服吗”,也有针对校服质量和价格的“校服太丑,而且质次价高”的声音。

平心而论,各种论调都有其道理。比如,对中小学生该不该穿统一的校服就有不同意见。支持者认为学生统一着装本身就是一项社会化教育,同时也有防止攀比的作用。反对者则认为,校服“千篇一律,压抑个性”。同样,支持者中也有人认为,既然叫“校服”,那就应该由每个学校自己确定款式,以体现学校的个性,全市统一那不叫“校服”。至于具体到校服的款式、颜色,更是众口难调,每个学生、家长都有自己的审美,无论是全市统一还是每校一款,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必须要承认,中小学生在校统一服装,是当今多数国家都采取的通例。既然校服还是要有,那重点就应该是如何依循正当合理的程序,选出最合理的款式与颜色,同时尽可能革除校服采购过程中的利益输送与腐败问题。

事实上,若每校一款校服,理论上会产生更多的寻租空间。毕竟由学校来确定生产厂家,在选择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利益输送,而学生只能通过特定的厂家购买,也容易出现“质次价高”的现象。在以往的校服丑闻里,生产商与教育系统形成利益输送甚至是“共犯结构”:“内定”款式面料颜色,再摊派指标要求订购,让家长与学生无奈穿上质次价高的“丑校服”甚至是“毒校服”。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的文件也提出,要深化整治利用购买校服谋利等侵害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而确定全市统一的校服款式并公布,有资质的服装厂都可以生产,学生和家长自由选购,则打造了一个更加公开和透明的校服市场,以市场化机制,减少寻租的空间。近年来,一些城市都采取了这样的模式。2002年,深圳就成为全国唯一全市统一中小学校服的城市。二十多年来,尽管也有一些不同声音,但校服蓝已经成为深圳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另外一些城市,则采取了在区一级统一校服的模式。

而沈阳市此次统一全市校服,就有消除寻租空间的考虑。沈阳市教育局在答记者问里提到,全市统一校服有四大考虑,其中就包括“斩断伸向校服的利益黑手”“统一确定并公开校服的面料、款式,提高校服质量,做到质优价廉”这两大考虑。这的确是近年来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沈阳市教育局的回应里表示,校服款式交给外界“海选”,正是为了避免其与生产/设计厂商有关联。而在确定校服款式之后,将向全社会公布统一的款式、面料与制作工艺,不再指定生产厂家,而是让有资质的服装企业自行自主生产销售,家长也可在商场与超市自主购买。

这种模式推广开的话,那么校服的设计、生产与销售就可以彼此脱钩,可以尽可能避免利益集团私相授受进行利益输送而不顾学生、家长的利益。这当然是程序上的很大改进。因此,此次沈阳“统一校服款式”的议题,核心还是校服的设计、生产与销售环节能够更多地排除特定利益集团的干扰,倾听与吸收民意,更好地尊重家长的意见。比如说,主管部门需要真正排除疑似“刷票”的影响权重,同时让生产与采购环节透明化、市场化。既然校服不可能尽善尽美让所有人满意,那就尽最大努力先做到除弊兴利。

王兢

责编 辛省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