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凤冈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来到田间地头,俯下身子,撸起袖子,为群众发展产业问诊把脉,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凤冈县养蜂协会会长鲍晓强一大早就来到凤岭街道余家桥组,指导蜂农学习浅继箱养蜂技术,手把手教蜂农如何更好地让蜜蜂上箱储蜜,提高蜂蜜产量和品质。
鲍晓强说:“只要蜂农有需求,我都会第一时间上门为他们做好服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技术和销售上存在的问题。”
“浅继箱养殖有什么技术问题,都是打电话给他们,他们来帮我们解决问题,这让我们蜂蜜品质得到了提升。他们还帮我们销售蜂蜜,去年我有30多箱蜜蜂,产了接近400斤蜜,协会还帮助我们销售出去,增加了3万多元的收入。”蜂农陆理告诉记者。

鲍晓强是凤冈县财政局的一名退休干部,2016年退休后,自学养蜂技术,带头发展养蜂产业,成了“甜蜜事业”致富路上的带头人。为更好地推进养蜂产业健康发展,他与养蜂协会的同仁们大胆探索浅继箱养殖模式并取得成功,不仅降低了养蜂成本,还有效提升了蜂蜜品质。
鲍晓强说:“以前我们的传统养蜂模式是平箱养殖,取糖又伤蜜蜂,而且里面的水蜜分离不出来。通过浅继箱养殖方法,劳动强度降低,蜂蜜的品质提高、产量提高,现在的单产从以前的一匹2斤蜜,提高到了3斤多蜜,给我们的蜂农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截至目前,凤冈县的养蜂群众有2000多户,蜂群35000多群,蜂蜜年产量达40万斤,蜂农的日子越来越甜蜜。

在琊川镇文昌村红旗组,有着27年党龄的凤冈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平,正在查看桑园套种红薯长势。为了让桑园产生高效益,刘平向村民王天国推广了“向空间要效益、向时间要金钱”的种植模式,在桑园实行套种,把1米的行距实行双行桑树种植改为1.5米的行距,实行单行桑树种植,每亩桑园综合年产值突破8000元。

琊川镇文昌村村民王天国说:“通过这个套种红薯、土豆、南瓜,对桑园的保水保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我们的桑园叶子产量也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20%左右,既翻了土也除了草,让桑树能够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不仅节约了桑园管理成本,每亩还增收一两千元。”村民刘天祥今年第一批喂养了14张蚕茧,收入47000多元。目前第二批蚕茧也即将上蔟。在刘平等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刘天祥对种桑养蚕充满了信心。
刘天祥说:“我今年是第四年养蚕,有老师和专家给我们指导,这几年我养的蚕还不错,去年卖了13万元,今年力争达到20万元。”
凤冈县蚕桑种植面积近5万亩,投产桑园达3.2万亩,发展桑农780户,其中蚕农500多户。为了推动蚕桑产业发展,凤冈县农业农村局实行包片制度,由蚕桑产业技术骨干为全县桑农和蚕农提供技术指导。
刘平说:“我主要包了四个镇街,我们在这个区域内实行线上线下指导,不分节假日,有时候甚至晚上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都要到现场,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老百姓的急难问题和技术上的难题。”
鲍晓强、刘平只是凤冈县10000多名党员干部奋力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该县积极动员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服务群众,带着为基层减负、为群众解难、为企业解困“一减两解”任务,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担当作为的旗帜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高高飘扬。
记者:凤冈融媒 吴忠永 赵登美 王猛
编辑:王芮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