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道路河畔,累计栽种紫花风铃木、火焰木、宫粉紫荆等苗木3万余株……笔者了解到,自3月以来,茂名市电白区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组织全区22个镇(街)与119个区直机关深入开展“一镇街一机关一道路”主题植树活动,形成乡村绿美美化争先恐后、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植树活动热火朝天的同时,“红色引擎”正驱动着绿美电白生态建设走深走实,为电白乡村振兴绘就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专项推动强统筹
党建引领聚合力
119个区直单位党组织与22个镇(街道)精准对接,认领植树路段100余公里,覆盖重点乡村绿化区域……电白将结对植树作为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的重要抓手,印发专项通知,构建“区直单位+镇街”结对模式,建立“三共”机制(党建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谋),创新“五个一”活动载体(一次宣讲、一段绿化路、一批美丽庭院、一批民生实事、一批金点子),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果。
与此同时,电白区直机关工委会同绿化专班组成专项指导组,将活动成效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考核,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在此机制下,各单位纷纷立足职能优势,打造特色“党建+生态”品牌。
电白区检察院与麻岗镇携手种下70株白银树,将“检察蓝”融入植树现场,同步开展生态环保普法宣传,实现“植绿”与“护绿”双效合一;区纪委监委在沙院镇新洲村种植100余棵“清风林”,以“廉洁如树”寓意筑牢政治生态屏障;区委组织部联合望夫镇在省道S282沿线种下200棵火焰木,组建“党员护绿队”落实管护责任;区人民医院党委与水东街道在寨头后背岭环村路打造“党建先锋林”,60株宫粉紫荆树苗昂然挺立。
从城区主干道到乡村“四旁五边”,处处可见“党员红”与“生态绿”交相辉映。
生态经济双丰收
乡村振兴添动能
农林路两侧,500棵新种的火焰树苗迎风而立,生机勃勃。前不久,旦场镇发动200余人组成植树队伍为这段4公里长的道路披上绿装,希望未来构筑起“车在花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景观。
“种下的不仅是树,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一名年轻党员望着刚种下的树苗感慨。
随着绿美行动深入推进,电白区正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马踏镇长山村种植的150株紫花风铃预计明年春日绽放紫色花海,结合驻村工作队规划的绿美示范点,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坡心镇潭茂路种植的400株秋枫,同步配套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筑牢生态防护屏障;区文广旅体局在林头镇华楼村种植180株黄花风铃木,依托“党建+文旅”模式,为乡村旅游预埋“黄金花廊”景观带。区交通运输局在沙琅镇Y150道路两侧种下150棵火焰木,串联新城公园与沉香主题公园,打造生态文旅廊道。
“水东记忆”“陈村月伴湾”“来兮田园”“旦场海镇堡”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借力绿水青山和特色文化谋划,一步步落地和蓬勃发展……
“明年春天,这里将成为游客‘打卡’热点。”“未来鲜花盛放,将带动民宿、农家乐发展,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种下的不仅是树,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一处处植树活动现场,许多党员干部憧憬着未来的美景和发展。透过他们的描述,电白正以“党建+生态+文旅”模式,许多乡村将延伸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可能。
常态管护促提升
久久为功护绿美
旦场镇红花美村,道路两旁,刚种不久的“先锋林”“巾帼林”“青年林”已经长出新绿,枝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树的枝干上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个名字。当地干部介绍:“这些名字代表着这棵树后续管护工作的负责人。”
“栽树是基础,护树是关键。”为确保“种一片、活一片、美一片”,电白区创新推行“支部包片、党员包树”管护机制,同时发动乡亲、企业参与,形成党群共治共享的绿化美化长效机制。
“乡村绿化是生动的实践课,既凝聚团队力量,也为群众树立榜样。”七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发动1200名志愿者,建立“支部包片、党员包树”制度,确保“种一棵活一棵”,并计划发动乡亲、企业共建“年例林”“乡亲林”,构建全民护绿格局。

电白区委组织部组织2.3万名党员认领“责任树”,组建“党员护绿队”定期巡查,让红色力量成为绿美电白生态建设的中流砥柱,以推动“植绿增绿”到“长效管护”有序衔接,持续巩固乡村绿化成果。
“区镇单位与镇街结对共建的过程中,乡村人居环境得以改善,许多党员干部也能在劳动中锤炼党性,更好地服务群众。”电白区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三个一”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成活率,定期组织“最美庭院”“示范路段”评选,推动结对共建常态化,推动绿美建设与农旅项目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赖广昭
【作者】 邓建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