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果下科技董事长冯立正:储能与AI深度融合 未来产业围绕“能源重构+智能跃迁”展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4:28:00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科技革新的浪潮中,储能与AI的深度融合正重塑能源产业格局。从“借船出海”到“造船领航”,果下科技瞄准储能行业潜力,助力实现“AI驱动能源革新”。

5月9日,由财联社主办的首届“信心未来·中国Timing”价值互联出海领航峰会在香港举办。活动现场,果下科技董事长冯立正在交流中提出观点认为,AI驱动能源技术重塑未来。作为储能与AI深度融合的践行者,未来十年的产业发动机将围绕“能源重构+智能跃迁”展开。

(果下科技董事长冯立正,图左第三位)

此次峰会期间,果下科技凭借以颠覆性技术重构产业逻辑的突出优势,获得"新质生产力TOP奖"。近年来,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果下科技处于储能产业链中游,凭借自身技术与平台优势,对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全方位赋能,助力能源重构,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程从“产品输出”升维至“生态共建”提供鲜活案例。

以AI赋能推动能源重构

近年来,储能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果下科技凭借对“储能+AI”融合的深度实践,实现业务高速扩张——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果下科技的收入分别约为1.42亿元、3.14亿元和10.2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68.9%;毛利分别约为3562.0万元、8399.8万元和1.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8.6%;其成功源于对技术与场景的深刻洞察——从设计、研发到制造,公司始终围绕多样化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发力,通过人工智能驱动平台为用户、工业及商业应用提供高效服务。

作为行业先行者之一,果下科技率先实现储能系统端到端云集成,并打造全场景云平台,奠定数字化能源管理领域的领先地位。依托平台化能力,公司构建垂直领域大型模型与云边端协作体系,推出场景化智能解决方案,突破单点技术局限,释放全链条AI价值。市场布局上,国内聚焦电网侧液冷/风冷电池舱及工商业储能,海外通过分销网络落地户用储能系统,以AI驱动的能源策略提升安全性与能效,降低用户综合成本。

面向未来,果下科技锚定“能源重构+智能跃迁”战略方向。董事长冯立正表示,随着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AI与储能的深度融合将释放更大潜力,而公司积累的实践经验将为行业提供重要参考。

生态整合力是产业制胜关键

作为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标杆企业,果下科技依托“生态整合+技术驱动”双引擎模式,持续赋能全球能源转型。

公司以储能产业链中游为核心支点,通过技术协同与场景化落地,构建覆盖全价值链的生态体系:在用电侧,果下科技为工商业用户提供智能电费管理与能源优化方案,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家庭用户则通过定制化储能系统实现电力自发自用与供电稳定性升级。电网侧,其智能调度技术有效平衡负荷波动,减少能源传输损耗,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电源侧,AI驱动的精准调控技术大幅平滑新能源并网波动,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在产业链协同上,果下科技联动上下游伙伴实现共赢——上游联合电池与电气件厂商加速技术迭代,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局;中游赋能设备商与集成商精准对接市场,降低服务落地门槛;下游通过用户反馈与联合研发,推动产品持续升级与场景适配。

在竞合时代实现科技革新与传统周期共振

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港股 IPO 热潮涌动。此次峰会创新提出 “资本 + 产业 + 标准” 三位一体出海范式,挖掘可复制出海标杆案例,为中国企业提供系统化出海路径参考。港股 IPO 热潮也为果下科技带来一次发展契机。

2024 年 4 月,成立 6 年的果下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凭借 “AI + 储能” 护城河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尽管面临行业同质化竞争和供应链 “卡脖子” 挑战,果下科技通过构建产业生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计划将 IPO 募资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建设海外运营及服务网络,强化市场竞争优势。公司尝试 “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模式”,深度参与国内外大型储能项目,通过技术融合、场景应用与产业链协同,探索高效能源转型路径。

谈及科技股与传统周期股边界模糊化及估值体系演变,果下科技董事长冯立正认为这是资本市场重要趋势,融合重构行业分类标准,催生新估值范式。当前估值体系正从 “行业分类定价” 向 “技术密度定价” 转变。投资者需建立三维评估框架:技术渗透深度、融合创造强度、模式进化速度。未来十年产业竞争是 “科技革新与传统周期共振” 融合进程,企业需兼具 “颠覆者锐度” 与 “周期驾驭者韧性”,在技术、生态、资本协同中找到独特节奏。

果下科技将继续以 “场景深耕、技术起跳” 为战略内核,在产业变革大潮中锚定价值坐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