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昌新能源:全链条发展产业生态欣欣向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0 14:32:00    

  南昌新闻网讯 近年来,南昌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培育新兴产业的关键,聚焦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重点领域,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构建“技术突破—产能托举—场景落地”全产业链生态。如今,这里正勾勒出“技术有突破、产能有支撑、场景有拓展”的良性循环图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技术突破构筑“源头优势”

  技术创新是产业链的“心脏”,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在位于南昌经开区的江西华创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薄如蝉翼的铜箔以微米级精度被分切、收卷、包装,一卷卷铜箔从这里下线,奔赴各大锂电池企业生产线。

  据华创总裁办主任卞志强介绍,企业产品具备高稳定、高延伸、低翘曲等优异性能,4.5微米的铜箔连续卷长可突破80000米且质量稳定;6微米中抗高延铜箔抗拉强度达400-450MPa,延伸率超7%,居行业领先;极高抗拉铜箔抗拉强度超800MPa,合金铜箔项目打破铜镍合金箔报道记录,力学性能突破1600MPa,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铜箔越薄,电池能量密度越高,新能源车续航就能更长。”卞志强表示,目前,企业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3C数码以及CCL、PCB,客户涵盖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南亚新材等知名企业。江西华创年产10万吨电解铜箔项目,作为全球单体最大电解铜箔生产基地,于2023年上半年陆续投产,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00亿元。

  在钠电这一新型储能赛道,南昌维科电池有限公司同样以技术创新赢得市场竞争力。“相比于传统的锂电池,我们研发的方形铝壳钠离子电池具有超高安全性,优异低温性能,零下40℃可正常放电,电池可在零伏条件下存储运输且对电池无损伤,产品适用于风电、光伏配储、电网调频、峰谷套利、UPS、工商储等多种场景。”该公司工艺总监刘海敏告诉记者。

  2019年维科与上海交大联手研发钠电技术,2023年建成国内首条GWh级钠电产线。如今,已建成2GWh钠电产线,还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独立研究院,自主研发了可取消集装箱冷却系统的高温储能电池;可以在-40℃至60℃工作的宽温电池;适配电网调频的高倍率电池。

  产能托举夯实“供给底座”

  如果说技术是产业链的“引擎”,那么规模产能就是“变速箱”,决定着链条运转的效率与稳定性。在南昌,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与投产,正持续夯实新能源产业的供给能力。

  总投资20亿元的赣锋锂电消费类锂电池电芯PACK自动化制造项目预计今年投产;赣锋锂电(南昌)锂电池生产基地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26年6月投产,将建设新型锂电池研究院及年产10GWh新型储能锂电池、40万支消费类锂电池和固态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产线;杭电铜箔、科达利动力电池结构件、鱼腾东船舶动力电池、金德锂2万吨碳酸锂等项目产能正逐步释放。

  近年来,南昌以“8810”行动计划为抓手,将新能源产业链列为南昌8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之一,新型储能列为8个标志性产业集群之一,建立了南昌市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联席工作机制,成立了联席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形成全市上下协同推进产业发展的合力。此外,通过召开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全市新能源锂电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全市铝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供需对接研讨会等活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首届南昌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研究与合作对接恳谈活动的举办,有效搭建政企交流对接平台,现场签约产业项目9个,签约金额153.5亿元;签约产融授信项目5个,签约授信金额22.1亿元。

  如今,南昌已聚集了欣旺达、江铜铜箔、华创新材、科达利、凯迅光电等一批重点企业,现有新能源产业链规上企业158家。2025年1—6月,新能源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营业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19.8%。

  场景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南昌,从建筑光伏到屋顶发电,从储能项目到充放电网络,新能源产品正深度融入城市肌理。

  “不仅是场地,连玻璃都能成为发电单元,分布式光伏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市工信局新能源产业科工作人员说。城市楼宇的墙面上,光伏玻璃替代传统建材,既满足建筑功能又实现发电;写字楼顶铺设的光伏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内部使用——BIPV项目正让“建筑发电”从概念变为现实,既消化了光伏产品产能,又为储能技术提供了应用“土壤”。

  青山湖区湖坊镇石泉村,是光伏场景落地的生动注脚。这里的民房屋顶上,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作为光伏产业试点村,石泉村被纳入“城中村”改造提升范畴,推动建筑与能源体系深度融合,力求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石泉村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且太阳能资源稳定,为光伏发电项目的落地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村民的闲置屋顶被有效利用,电力并入国家电网,实现‘余电上网’。”项目负责人赵瑞国介绍,目前,光伏项目主要分布在湖坊村、进明村、进外村、彭桥村、永人村、张燕村,计划今年9月底完工,预计安装7兆瓦。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744.7万千瓦时,年产值约308.5万元。

  在红谷滩区,应用场景创新同样活跃。在红谷滩车网互动超级充电示范站,新能源车主陈明的体验更直观:将车停进车位,插入充电枪仅10分钟,车辆电量就从15%跃升至80%。“以前充满要几小时,现在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继续跑200公里。”他笑道。

  据了解,该示范站是江西首座集“光储充放检调”为一体的充电示范站,共同构建起一个智能化、多元化的绿色低碳充电服务生态系统,标志着我市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新台阶。

  从华创新材的超薄铜箔到维科的钠电产线,从城市里的光伏建筑再到街头的充换电站,南昌新能源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在“输出需求、接收反馈、持续优化”。随着新能源产业全链条闭环持续迭代升级,南昌将以全链条协同发展的实践,为绿色低碳转型写下生动的“南昌注脚”。(洪观新闻记者 刘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