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复旦发布“中国对外商品贸易及供应链波动指数”,为政企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0:40:0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图/报告

当前,全球供应链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中美关税摩擦延续、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和技术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制造业中心,中国能否及时、准确地监测出口贸易和供应链的动态变化,关系到企业对全球供应链的快速应对,也有助于政策部门优化相关决策。

4月14日,复旦大学全球供应链研究中心团队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发布《中国对外商品贸易及供应链波动指数》报告。

该指数基于大规模数据的量化分析,力求全面反映中国出口贸易与全球供应链的实时状态,为市场主体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与趋势判断。报告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教授、复旦大学全球供应链研究中心主任吴肖乐主持编写。

多维度灵活分析,为政企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吴肖乐教授介绍,该指数体系具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多维性。指数同时考察对外商品贸易与供应关系两个维度,通过贸易波动指数和供应波动指数的综合分析,衡量我国外向型供应链的整体变动情况。

第二,科学性。引入变点分析方法,能够识别由外部重大事件或系统性变化引发的结构性波动,区别于由短期或偶发因素造成的一般性波动。

第三,灵活性。指数支持从国家维度以及不同粒度的商品类别开展分析,适应多样化的监测和研判需求。

基于约1800万条外贸数据,研究团队构建了覆盖9个主要贸易伙伴和22类重点商品的波动指数,并计算了相应的供应关系波动指标。9个主要贸易伙伴根据波动特征被划分为“发展型伙伴”“动荡型伙伴”和“平稳型伙伴”,便于持续追踪我国对外供应链的变化趋势,并为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量化分析支持。

指数持续优化,构建对外经济波动的监测窗口

吴肖乐教授介绍,指数报告从多个维度呈现了我国对外供应链波动的结构特征。例如,第13类商品“石料、石膏、水泥等”在商品结构变点比例中排名第一,表明该类商品的对外贸易已出现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变化。进一步分析显示,该类商品在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市场的波动幅度也相对较高,提示这些地区的贸易结构可能正在发生较大调整。

相关部门可据此开展成因分析,进而加强预警、评估和调控。行业企业也可结合指数变化,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营销策略、生产节奏和海外布局等经营决策。

报告限于篇幅,目前暂时仅对22个HS编码商品大类进行了分析。由于每个商品大类由若干两位数HS章节构成,而每个章节又包含大量六位数HS编码的细分品类(例如,2022—2024年我国第16类机电产品出口中包括84章和85章,共涉及830个细分品类),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利用对外供应链波动指数,对特定子行业或细分品类的波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支持。

另一方面,尽管本报告主要聚焦于中国对外商品贸易的波动情况,但该指数体系也可根据需要拓展至其他国家为分析主体。

例如,可以围绕美国的对外供应链波动开展分析,辅助识别美国加征关税后其贸易格局的变化趋势。此外,海关与供应关系数据包含企业级别信息,亦可将企业作为分析单元,监测特定企业在不同产品或贸易对象下的供应链波动情况,进一步服务于更精细化的经营决策需求。

“当然,任何指数模型都无法完全捕捉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吴肖乐教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研究与迭代更新,不断完善指数体系并推出系列专题报告,深入分析不同行业、区域与贸易伙伴的差异化表现,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观察与理解,使这一工具逐步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经济互动的一扇窗口。”

在当天举行的发布研讨会上,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上海世界经济学会会长罗长远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郑明教授分别致辞。

复旦大学全球供应链研究中心主任吴肖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庆华教授,复旦大学全球供应链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阔教授,天合光能助理副总裁、集团风险控制管理部及ESG管理负责人吴肖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编辑:严哲川

来源:金羊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