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首次应用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CorVad)成功救治一名终末期心脏病的患者。
据悉,此次首例接受CorVad装置治疗的是一名70余岁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张先生。由于他心功能处于严重的失代偿期,命悬一线,张先生的左、右心腔内径都增大至正常人的两倍左右,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更是下降到仅有15%(正常人至少>55%)。
张先生入院后很快出现了心源性休克的表现,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下血压仍然难以维持,进而导致了严重的肝功能、肾功能衰竭,生命危在旦夕。该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陈鑫教授、邱志兵教授团队对张先生会诊后,果断为他实施了急诊CorVad置入手术。
不同于此前大家熟知的体外膜氧合(ECMO)装置,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是一种通过微创介入方式置入心室内的小型血泵。此类装置直径只有几毫米,通常通过股动脉置入左心室内,可实现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泵血功能,起到维持人体血液循环的作用。但该装置的置入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更为复杂,为临床医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陈鑫教授团队表示,患者存在高龄、基础疾病多、心源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等特点,属于急危重症,经过充分缜密的术前评估,团队创新性使用CorVad经皮心室辅助装置进行循环支持,与传统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IABP、V-A ECMO)相比较,具有创伤小、易操作、流量大、性能可靠、支持时间长等优点,即使面对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高龄危重症患者,通过快速建立有效循环支持,为逆转器官损伤赢得救治时间,从而最大程度改善这类患者的临床结局。
张先生术后被平安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监护治疗,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宋晓春介绍,患者转入ICU后全身末梢循环仍处于衰竭状态,同时伴有肝肾功能衰竭和严重的内环境紊乱。重症医学科团队立刻为患者实施了心功能支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纠正酸中毒、调节内环境稳态、防治感染、保护脏器功能等一系列治疗措施。
而针对CorVad装置的管理,管床的医护人员更是全天候24小时守在病床边,根据张先生的临床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反复调整容量状态、血泵流量、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抗凝药物强度等重要参数。在ICU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患者最终转危为安,术后一周,患者平均动脉压70—80mmHg,乳酸已降至正常值并平稳3天,谷丙转氨酶654 U/L,谷草转氨酶80U/L。
经多学科团队评估,张先生可以撤除CorVad,支持张先生7天的“救命神器”安全撤除。撤除CorVad后,张先生生命体征平稳,无新增不良事件,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精神状态良好,心脏收缩功能已较术前明显改善,肝功能、肾功能各项指标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随后张先生被转入普通病房。目前,张先生已经出院。
邱志兵介绍,目前南京市第一医院针对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救治已成熟开展了IABP、ECMO、VAD等机械循环支持技术,而CorVad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为更多终末期心脏病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新的“救命神器”,为此类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体外生命支持手段。
该技术在该院的首次成功应用,充分体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在重症心衰的全流程管理上,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诊疗路径,能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展现了我院在心血管重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广大终末期心衰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带来新的希望。
通讯员 曹慧慧 刘春兴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