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从高山到大海,助力濒危鱼类回家”2025年全国放鱼日“科学放流”主题活动(昆明站)在昆明星海湿地举办。

据介绍,2025年全国放鱼日“科学放流”主题活动在武汉、昆明、重庆、长沙、宜昌、扬州、舟山等24个城市同步开展,科学放流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滇池金线鲃、松江鲈、斑鳠、泰山赤鳞鱼等珍稀濒危和土著鱼类,最终共有50万尾珍稀濒危和土著鱼类回归长江怀抱,为长江生态注入新活力。
本次滇池土著鱼增殖放流活动,吸引了来自“青春昆明”、昆明滇池绿道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绿色昆明”以及“绿种子志愿服务队”等组织的50余位热心志愿者积极参与。

活动伊始,在波光粼粼的滇池畔,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相关负责人首先向志愿者们介绍了滇池特有的珍稀物种——滇池金线鲃的基本情况及其生态价值,并详细回顾了近年来基金会为保护这一珍贵土著鱼类及其栖息环境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取得的积极进展。
怀着对母亲湖的深情与对生态恢复的期盼,志愿者们有序依次领取了承载着希望的鱼苗,小心翼翼地将一尾尾鲜活的滇池金线鲃鱼苗放入清澈的湖水中。看着这些小生命欢快地游向深处,现场洋溢着守护自然的热情与欣慰之情。这些珍稀鱼苗的回归,承载着春城市民对母亲湖生态复苏的美好祝愿。

自2010年起,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每年坚持开展滇池土著鱼增殖放流活动。15年来,基金会为滇池土著鱼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动员学校、企业以及上万志愿者参与,至今已累计放流200余万尾滇池土著鱼种,让“科学放流”成为滇池公众教育的鲜活名片。
【知识卡片】
滇池金线鲃
滇池金线鲃是鲤科、金线鲃属鱼类,仅分布于云南滇池,是滇池流域的特有物种,其体细长,吻略尖,有两对须,口角须长于吻须,以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为主食,全身呈淡黄色,背部略带青灰色,游动时在阳光下熠熠闪亮,又被称为金线鱼。
开屏新闻记者 罗宗伟 文
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 供图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