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清明假期后,海外关税风险持续扰动对A股影响几何?投资主线有哪些?一文速览六大券商策略。
“可能是一次性冲击”
信达策略樊继拓团队认为,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影响较大,但对A股指数可能会是一次性冲击。A股牛市是股市政策和估值周期、房地产去杠杆周期、各行业去产能周期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出口的影响或没有想象得那么大。关税冲击会拉长始于去年10月以来震荡的时间,大概率不会直接终结牛市。
对于未来1个月,信达策略建议配置:银行钢铁建筑(海外经济敏感性低、国内政策敏感高和低PB修复)> 地产消费(国内稳增长力量估计还会继续发力)> 港股互联网(海外波动加大,中国资产配置意愿上升)。
多家券商推荐红利、低估值资产
兴证策略张启尧团队指出,对于后续的应对,一方面,内需消费、自主可控等作为中长期促进经济动能切换和短期托底政策的发力结合点,有望成为市场聚焦的方向。另一方面,面对可能持续和反复的全球贸易谈判,短期仍需做好应对不确定性的准备,持仓可阶段性向低波红利、低位绩优等方向倾斜。
华创策略姚佩团队建议关注红利低波:银行、水电、高速、港口等;红利质量:食饮(白酒、乳品、啤酒)、家电(空调、冰洗)、有色金属(工业金属)等。关注内循环(医药、食饮、商贸零售等)和国产替代(半导体、医疗器械、工业软件、新材料等),适当规避海外收入高占比的电子、电新、机械等行业。
广发策略刘晨明团队指出,回到市场,在短期全球risk off(此时红利有超额,比如水电、出版)之后,A股可能逐步开始交易国内增加逆周期调节力度、科技立国自主可控、中美谈判等预期。结构上,围绕对冲关税的手段出发,梳理投资机会,可能包括:财政对冲(服务消费、生育养老、性价比消费);科技立国(国内云大厂产业链、端侧产业链、军工电子);外需突围(欧洲、一带一路等)。
民生策略牟一凌团队指出,在破坏阶段,投资者可以进行积极“防御”:第一,受益于内需对冲的消费板块(食品、乳制品、啤酒、彩妆、服饰、定制家居等),也包括受益于反制的农林牧渔、酒店餐饮;第二,纯粹的低估值资产(银行、保险)、红利中的煤炭因反制受益。在全球经济秩序重塑的过程中,“美国是最重要的终端需求”这一全球共识会被打破,“两个太阳”下的需求和供给将会重建,推荐:资源品(黄金、铜、铝以及部分小金属钴,锑,锗等)、资本品(工程机械、钢铁、自动化设备等)。
看好内需消费
招商策略张夏团队指出,在不确定性加大和低利率环境下,中国内需消费因前期滞涨估值便宜预期低且内在价值稳定提升,可成为当前全球资金的避险选择。精神属性、适老化、政策支持和小额可选消费是当前消费股重要的选股原则。除了A股消费,恒生消费指数也值得重点关注。A股除了消费,农产品、军工和自主可控也是可以重点关注的选择方向。最终A股尤其是A股内需消费应该是全球投资在本轮美国关税冲击中最具韧性的资产。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