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叶辉)4 月 15 日,2025 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在武汉火热开场。会议上,湖北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骆启义以 “传承奥运基因 打造人才高地 推动‘61530X 行动’成势见效” 为主题,带来了湖北在青少年体育工作方面的 “独家秘籍”,吸引了全场目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体育事业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成为其中关键一笔。湖北积极响应,紧跟国家体育总局步伐,在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之路上大胆探索,“青少年体育育苗强基提能工程” 及其核心 ——“61530X 行动” 应运而生,并已崭露头角。
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61530X 行动” 整合 6 所省属体校、15 所市州体校、30 所县市体校,再联合 X 所学校和俱乐部,构建起一张紧密交织的人才培养大网。为保障体系高效运转,省体育局真金白银投入,市州体校、县市体校、学校和俱乐部每年分别能获得 100 万元、50 万元、30 万元的资金扶持。在 2021 - 2024 周期,湖北有 53 家单位成功入选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9 所体校更是成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京山也成功跻身首批国家网球奥运后备人才梯队重点城市行列。
运行体系优化同样是 “61530X 行动” 的重要一环。湖北围绕奥运全运优势、传统和基础大项,在入选单位精准布局重点项目,组建省重点项目教练组,开展专业培训与指导。通过举办体校开放日活动和科学选材大会,形成 “项目中心一条龙、三级体校一盘棋” 的高效协作模式。共建联办也结出累累硕果,湖北省网球学校(京山)、湖北省李小双体操学校(仙桃)和湖北省乒乓球学校(黄石)相继建成,为专项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 “根据地”。赛事体系方面,湖北打造了 “县赛广泛参与、市赛注重选拔、省赛突出精英” 的参赛机制,每年常态化举办 51 项 84 场青少年体育年度竞赛,参赛规模达 1.7 万人次,本周期注册人数达 35208 人,省运会、省青少年运动会、省社会俱乐部运动会、省阳光体育大会 “四位一体” 的综合性赛事体系已基本成型。
除了 “61530X 行动”,湖北在体教融合和体育支教领域同样成绩斐然。2022 年,湖北出台《湖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投入 3600 万元省级资金,在 22 个县(市、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试点地区按照对口升学、就近入学原则,为每个运动项目布局从小学到高中的学校。三年间,推动创建 431 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新增大量体育教师、教练员,成立众多俱乐部、体育社团和校队,让体教融合从理念变为现实。
湖北的 “千师百校” 体育支教行动同样值得点赞。每年从 10 所高校和部分体校招募 1000 余名优秀志愿者,奔赴基层中小学校开展支教。通过 “一主两辅” 招募模式,打造支教与选材结合、教练与教师组合、学校与体校融合的 “三合” 模式。例如,宜昌市体校女篮教练王梦在东山中学支教期间,挖掘培养出多名优秀运动员。省体育局投入 680 万元省级资金,为支教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
展望未来,骆启义表示,尽管体校建设面临挑战,但体教融合前景广阔。湖北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持续创新,完善政策,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育工作水平,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湖北力量。
此次湖北在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上的经验分享,犹如一颗 “石子” 投入湖中,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激起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层层 “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