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滥施关税导致我国不少外贸企业面临严峻挑战。近日,商务部表示,将深化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帮助出口遇阻的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中国商业联合会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七家协会11日联合发布倡议书,推动内外贸联动,拓展内销市场。而一些跨境电商平台也正通过加大补贴和扶持力度、提供多种解决方案。面对当前的关税冲击,我国外贸企业该如何“突出重围”?
行业协会发出倡议 各大电商平台出手
七家协会11日发布的倡议书中提到,针对外贸企业国内销售渠道尚未全面建立的困难,商品市场、百货商场、连锁超市、电商平台等批发零售企业要开设绿色通道,设立外贸产品内销专区、专柜,举办外贸优品展销活动,为外贸企业提供展示和销售平台。行业协会将组织产销对接会、培训会等活动,帮助外贸企业了解国内市场需求和标准,推动产品适销对路。

什么是“出口转内销”?简单来说,它是指原本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因为某些原因,经由一些渠道返回本土销售。然而,虽然很多“出海”多年的外贸企业都具备优秀的生产能力,产品的品质过硬,但大多数外贸企业转内销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拓展销售渠道困难;生产线调整不易;品牌建设面临挑战等,这其中,首要的就是缺乏销售渠道,一时间难以打开销路。
为此,商务部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研究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随后,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零售巨头纷纷响应。作为身处“出海”供应链之中的电商平台,拼多多日前宣布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
拼多多公共事务部高级总监 宋巍表示:“其中一部分将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降本增效,应对“出海”风险。我们有决心担负起平台商家转型发展的成本与风险,也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
4月11日,京东宣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京东集团副总裁 孔祥莹表示:“京东将在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对接,依托自营模式和供应链能力,京东将安排专业采销队伍驻点办公,直接采购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并开设外贸优品专区,通过流量倾斜,加快打开销路,防止低价内卷。针对入驻京东的外贸商家,我们也将提供密集培训,加大补贴及各类资源支持,帮助商家快速拓展国内市场。”
盒马(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严筱磊则表示,盒马将面向国内外贸企业开放入驻通道,24小时专人加急处理。
严筱磊:盒马从4月11日起面向外贸企业正式开放24小时绿色入驻通道,匹配我们高效的物流供应链网络,联合开发自有品牌创新商品,助力中国优质的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后续我们还将上线外贸专区,方便消费者一键触达。
此外,抖音电商、快手、唯品会、91家纺等10余家电商平台表示,将发挥电子商务直联供需优势,推出订单直采、外贸专区、流量支持、绿色通道、供采对接等八方面举措,将优质外贸产品以电商速度传递到千家万户。
开通“内销”专区 多家线下商超已开启行动计划
此前,多家线下超市也已有所反应,4月7日,永辉超市发布《致中国优质供应链的一封信》,表示如果外贸企业因出口受阻而库存积压,公司将开通“绿色通道”,实现15天极速上架。4月9日,华润万家发布通知称,将为优质外贸企业开通“直通车”,同时匹配不同企业的产品定位,分级分类在旗下精品超市、综合超市、社区超市落地。联华超市也发布声明称,将通过“专项入驻优惠”和“营销资源倾斜”等多项支持措施,帮助中国优秀商品回流国内市场。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 贺聪聪表示,此举已经得到外贸企业的积极反馈。
贺聪聪:截至12日的下午四点钟,我们永辉公布的专项邮箱已经收到了超过200封的中国供应链企业的合作诉求邮件,与超过100家的企业进入了采购洽谈阶段。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效率,我们也在专项邮箱之外新增了线上报名通道。有意向的优质供应链企业可以通过线上的平台进行合作注册并且提交资质,目前实现了系统化的全流程对接。
外贸企业“多条腿走路”还将如何破局?
出口转内销的本质就是“多条腿走路”,用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去化解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的出口困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贸易室主任、研究员东艳表示,关税战让中国众多跨境电商的中小商家面临实际困难,仅靠这些中小商家的自身能力“突围”是不够的,需要平台助以一臂之力,还需要各级政府共同帮扶。
东艳:出口转内销,可能并不仅仅是销售渠道的转变,需要企业、平台、市场,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各方面共同来支持。比如说在针对贸易受损的企业可以提供一些类似于构建贸易调整的援助制度,帮助受损企业面对贸易冲击,加强培训、信息交换等等。
东艳还表示,在中美贸易战当前关税升级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冷静应对。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跨境中小商家自身也要积极调整战略,破浪前行。
东艳:一方面在我们传统的中国企业对美国出口的市场上,其实有很多商品是美国对中国的进口需求占全球需求比重比较大的,也就是他们对我们依赖还是比较强的。我国企业可以在美国市场上继续通过自身的成本的控制,合规战略和经济化运营来面对关税的压力。同时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来提升国际市场的议价的能力。与此同时,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是我们打赢这个贸易战的重要的潜力。所以总体来看,中国的企业需要破浪前行,通过品牌的构建,产品的设计,渠道的搭建等等。把握时代大势,变被动为主动,调整重塑企业的全球化的战略格局。
长远来看,真正解决“出口转内销”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商务部表示,下一步将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不断增强中国外贸、中国企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商务部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持续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在市场准入、渠道开拓、财政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拓内销的帮助力度,促进内外贸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
监制丨樊新征
记者丨周尧 冯烁
责任编辑:魏然